- 馬鈴薯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40克
- 紅蘿蔔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60克
- 洋蔥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90~100克
- 豬里肌肉片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360~400克(也可用肉塊)
- 水菜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隨喜好適量(若買不到可不用)(可換成蘆筍、四季豆)
- 蔥花(青蔥或日本大蔥皆可)…適量(若是大蔥可切成細絲)
- (以上每項重量差不多即可)
- 水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260克
- 二砂(或白砂糖)………………1大匙
- 純釀造醬油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大匙
- 米酒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大匙
- 本味醂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小匙←這邊是「小」匙喔
做法:
- 馬鈴薯洗淨後切成一口大小(看品種,皮薄的馬鈴薯可不削皮,表面泥土刷洗掉即可 )。
- 紅蘿蔔洗淨,滾刀切成薄片(與馬鈴薯相同不削皮)。
- 洋蔥去皮後先對切半,再切成一口大小。
- 肉片同樣切成一口大小。
- 調味料先量好倒入小碗備用。
- 熱油鍋(倒油時快速繞鍋子一圈),先放入洋蔥炒至裹上油且邊緣有些透明。
- 放入紅蘿蔔、馬鈴薯一同拌炒,炒至蔬菜表面油亮且洋蔥完全透明。
- 倒入調味料,稍稍攪拌後蓋上鍋蓋,轉小火燉煮約10~15分鐘(只要馬鈴薯有透即可)。
- 水菜洗淨切段。
- 以筷子或叉子戳馬鈴薯,確認中間有熟後放入肉片攪拌至肉全熟。
- 熄火後留些水菜葉裝盤,放入水菜梗攪拌。
- 灑上蔥花及水菜,上菜囉!
本次食譜部分參考走進日本人的家,學做道地家常菜,以及個人打工經驗綜合而成。
馬鈴薯燉肉是日本很常見的家庭菜,台灣許多日式餐廳也有這道料理,內容除了馬鈴薯與肉是固定班底外,其餘依店家或家庭而異。不過配色會影響用餐食欲,攝取不同顏色的蔬菜水果對健康也是好事。
這幾天恰巧買到皮很薄的新馬鈴薯,基於懶(ry)以及攝取完整營養的原則,不削皮直接料理的成品外表也還不錯!紅蘿蔔則是平常就不太削皮了,只要事前清洗乾淨即可。馬鈴薯若發芽,建議整顆丟掉。我是曾把發芽處與周圍馬鈴薯削掉而已,此處為提供新芽生長,產生的茄鹼有毒性,個人身體對少量茄鹼不會有大礙,但不是人人都這樣,最好的辦法是不要一次買太多,買了快吃掉。
馬鈴薯燉肉是日本很常見的家庭菜,台灣許多日式餐廳也有這道料理,內容除了馬鈴薯與肉是固定班底外,其餘依店家或家庭而異。不過配色會影響用餐食欲,攝取不同顏色的蔬菜水果對健康也是好事。
這幾天恰巧買到皮很薄的新馬鈴薯,基於懶(ry)以及攝取完整營養的原則,不削皮直接料理的成品外表也還不錯!紅蘿蔔則是平常就不太削皮了,只要事前清洗乾淨即可。馬鈴薯若發芽,建議整顆丟掉。我是曾把發芽處與周圍馬鈴薯削掉而已,此處為提供新芽生長,產生的茄鹼有毒性,個人身體對少量茄鹼不會有大礙,但不是人人都這樣,最好的辦法是不要一次買太多,買了快吃掉。
馬鈴薯燉肉其實不用水菜就很好吃,配色上也可放水煮四季豆或蘆筍,水菜是日本超市很常見的葉菜類,也可當沙拉生吃,可惜在台灣似乎買不太到,同樣只是恰巧發現這兩者味道好像可以搭,對於缺乏青菜的留學生來說很不錯。
之所以選用肉片,是因為料理時間可縮短,許多餐廳也基於此理由採用肉片,那為什麼是燉煮後才放呢?如果是肉塊或油脂豐富的五花肉,便能跟蔬菜一起下鍋拌炒,肉塊炒過較香,五花肉可逼出油(用五花肉時起鍋的油要放更少),經過燉煮便是真正的馬鈴薯燉肉。
但里肌肉片燉煮太久會有點硬,個人喜歡軟軟的肉,因此最後才加下去煮口感最剛好。
蔥花選用上,個人喜歡配台灣蔥,蔥味夠與馬鈴薯燉肉的甜味很搭,日本青蔥味道較淡,大蔥則較重常用來煮湯,這次我用的是大蔥,三者風味不同,有機會可都試一下。
之所以選用肉片,是因為料理時間可縮短,許多餐廳也基於此理由採用肉片,那為什麼是燉煮後才放呢?如果是肉塊或油脂豐富的五花肉,便能跟蔬菜一起下鍋拌炒,肉塊炒過較香,五花肉可逼出油(用五花肉時起鍋的油要放更少),經過燉煮便是真正的馬鈴薯燉肉。
但里肌肉片燉煮太久會有點硬,個人喜歡軟軟的肉,因此最後才加下去煮口感最剛好。
蔥花選用上,個人喜歡配台灣蔥,蔥味夠與馬鈴薯燉肉的甜味很搭,日本青蔥味道較淡,大蔥則較重常用來煮湯,這次我用的是大蔥,三者風味不同,有機會可都試一下。
- 地瓜、馬鈴薯、蒜頭,發芽能吃嗎?─康健雜誌